“唯有梅花報春早,雪中傳信過江干。”早春時節(jié),杭州西溪、靈峰、孤山等地梅花正熱烈盛放,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往觀賞。漫步其間,紅梅如霞,白梅勝雪,清風拂來,暗香彌漫。西溪濕地景區(qū)推出特色賞梅路線,為游客營造“曲水尋梅”的...
2月22日,吳忠市利通區(qū)牛家坊村劉三朵八寶茶文化體驗館里,茶藝師身著月白色斜襟衫,指尖輕點青瓷蓋碗,沸水注入的剎那,枸杞在茶湯中舒展成朵朵紅云,玫瑰花瓣旋出粉色漣漪,桂圓與核桃在氤氳水霧中若隱若現。
一匹布,一盞燈,一道影,一段唱腔,一張牛皮刻出人神山水,光影交織展現世間百態(tài)。
瓷器,源于泥土,經烈火淬煉,終成精美器物。它見證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凝聚著歷代匠人的心血與智慧,是中國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生動縮影。
?2月22日,記者從2025年蘇峪口瓷窯址考古新發(fā)現專家論證活動中獲悉,蘇峪口瓷窯址發(fā)現中國最早高石英瓷,將瓷胎“二元配方”從元代提前至西夏。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名單,修復與利用古籍、傳承中華文脈的“國家隊”再添新成員。今天的文化中國行,我們走進這些古籍修復單位,看看在先進科技助力下,珍貴的古籍如何再續(xù)文脈,重獲新生。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2月18日,雨水節(jié)氣。
雨水,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二個節(jié)氣。我們走進春意萌發(fā)的大自然,感受雨水節(jié)氣的美麗中國。
?象牙梳、馬頭骨、鑾鈴陶模、青銅車軸飾……近日,彭陽縣博物館舉行的“尋獲——姚河塬遺址考古成果展”,自春節(jié)前開展以來,已吸引6000余名觀眾參觀。展廳內300余件文物讓觀眾“穿越”到3000年前的“獲國”。
作為一名理工科男生,浙江大學海洋學院的杜江晗春節(jié)前在同學們面前狠狠露了一手“書法技能”。接受私人定制、現場題寫春聯斗方,杜江晗帶領浙江大學潮文社書畫部的同學們在圖書館一樓舉辦寫春聯、送春聯的活動,將新年的祝福送給同學們。
在中國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無數璀璨的文化瑰寶,絲綢便是其中最為耀眼的明珠之一。中國曾被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稱為“賽里斯”,意為“絲國”,中國絲綢成為連接東西方文化、經濟和交流的重要紐帶和響亮名片。
2月12日,新疆烏魯木齊文化中心熱鬧非凡,“打起手鼓 舞起龍”烏魯木齊社火鬧元宵展演活動盛大舉行,吳忠市受邀參加社火展演,并奉上非遺節(jié)目《春官詞+牧羊鞭》,這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春官詞”與自治區(qū)級非遺項目“楊氏拳——牧羊鞭”...
二月的廣州,花滿全城,春意盎然。正月十五一早,袁先生與老伴悠然漫步于廣州文化公園,細細游覽年花與佛山彩燈結合的元宵燈會。
沙漠中吃元宵,火焰山下逛“西游巴扎”,古城里賞花燈……即將來臨的元宵節(jié),南北疆各地為游客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帶大家解鎖別樣的節(jié)日體驗。
每逢重大節(jié)日,在吳忠市的社區(qū)廣場上、鄉(xiāng)間場院里,60歲的楊文璽都會帶領著弟子們,開啟一場場武術與舞獅表演。隨著鏗鏘有力、激昂振奮的鼓點聲響起,刀刃劃過寒光,少年凌空躍起,呵出的哈氣與拳影交織,舞出黃河岸邊獨有的豪邁與靈...